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北京2013高考一模考试心理调节

来源:北京考试报 2013-3-27 17:06:52

北京宏志中学心理教师 孙治英

 

案例描述:

  我是一个下岗职工,爱人没有工作。我们非常希望儿子考上一个名牌大学,通过高考来改变家庭现状。我儿子是东城区某重点班的高三生,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在高三联考中,儿子才考了498分。我一生气就损了他几句:“就考这点分,还上什么名牌大学?”没想到,儿子流着泪说:“我知道高考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了获得好成绩,我必须确保每一道题都做对。上高三后,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检查一道题的习惯。这次高三联考,其实好多题我都会做,但每科考试我都感觉时间不够用。”

  马上就要“一模”了,看着孩子脸上的焦虑表情,我非常着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摆脱焦虑。

 

分析:

  “一模”考试确实是一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因为考试题目的难度、考查的内容、考试时间和形式等,都是按照高考来模拟的。许多父母都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提出目标要求。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考得怎样,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

  高考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是一次难得的用知识去改变命运的机遇,压力自然就会更大。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考试焦虑倾向了。虽然在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中,孩子不良的认知占据了很大成分,但父母没有保持平常心,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也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在考试过程中,这些孩子总是想着消极的一面:“高三考试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这次考不好,高考就要砸了,我们家就没指望了,所以我不能失败。”为了让自己不出错,他们做完题反复检查,追求正确率。这样势必会影响答题速度。这种多次的、重复的消极暗示会让他们更加紧张,导致出现思维混乱、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建议:

  首先,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一模”考试是个机会,考好考坏对孩子高考都有利。考好了可增强孩子的信心,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考砸了也不要紧,早发现问题所在可在有限的时间里查漏补缺,提早解决。所以,高三生父母始终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

  其次,父母要创设宽松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父母不要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强加于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无助、沮丧、焦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能力,尽量不要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提出过分的、主观的要求,要注意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开展良好的亲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心理安全感。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让孩子享受考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再次,父母要与学校心理教师及时沟通。心理老师可以对这些考试焦虑的孩子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较强的训练,通过放松运动、答题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使考试情绪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最后,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期望值。这类考试焦虑的考生本身都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确定目标较高,如果父母再给孩子定出更高的目标,一旦在备考过程中发生什么情况,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导致孩子忧心忡忡,害怕失败,这种恐惧无疑会引起考试焦虑。因此,在积极帮助孩子备考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分数和考试的名次上,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制定合适的目标。父母可以采取小目标逐步实现的方法,帮助孩子实现理想。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